返回首页  ->资讯动态->校园动态
抚顺县第二高中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2011-10-28

      为全力配合抚顺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市教育局的综合督导评估工作,根据《抚顺市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办法》(抚政教督发【2006】13号、《抚顺市公办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及《2008年抚顺市教育督导工作要点》,结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现将我校工作汇报如下,请予评估。

      一、学校概况

      抚顺县第二高中是一所抚顺县教育局直属的公办普通高中。该校开始创建于1978年,原校区位于顺城区前甸镇,,1996年迁址于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236人;教职员工20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本科合格率达100%。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的67%,中级职称教师4人,占专任教师的22%。学校占地面积7000m2,生均占地面积29.7 m2;建筑面积5814 m2,其中教学楼2450 m2;宿舍2300 m2;微机室50 m2,音乐室80 m2,操场4000 m2,学校现有绿化面积4584 m2,绿化率达65.5%,生均绿化面积19.3 m2。

在3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尤其是为普及高中教育和提高我县人口素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誉。尽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发展也面临着资金,软硬件滞后匮乏、的诸多困难,举步维艰;但在市、县领导的理解、关注及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直面困难,负重前行,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七大”“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一目标尽一己之力!

      二、明确办学理念,定位教育思想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一所高中发展的灵魂。坚持以“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五育”为目标,以成材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抢抓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大好机遇,合理调整机构设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全力优化师资队伍,尊重差异,针对个性,因材施教;注重方法,激发兴趣,培养特长。逐步培育“求真向善,守正维新”的校风,形成 “厚德博学、敬业奉献”的教风,铸就 “勤勉笃学、自信持恒”的学风,为实施科教人才兴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搭桥铺路、奠定基石。

      三、德育为先   厚重品德   上下同欲   共创和谐 

      上下同欲者胜!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会有德才兼备的学生。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塑造师魂,德育为先是校领导的共识。我校领导班子设正校长兼书记一名,副校长两名。正校长毕业于全日制重点本科——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曾经多年从教于省级示范化高中,担任班主任并教授高中物理,由于业绩突出升任抚顺县一高中教学副校长。坚持“以人为本、人无全才、扬长避短、岗位成材”的管理理念,实行校长参与下的扁平化管理,即建立及中层的值日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部门领导的“自我实现”带来的激励效能,挖掘领导群体的潜力与特长。两位副校长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工作严谨。党总支、工会、团委、教务、德育、总务各中层干部中青结合,沉着练达、年富力强、勤勉务实、开拓创新。而校长率先垂范,为人正派,作风民主,廉洁自律;而且尤其令教师敬佩的是,正校长除日理万机忙于学校政务之外,还兼职高三物理课,每周8节正课外加两天晚课(晚课要上至10:10分)!而且这种敬业精神直接鼓舞了全校师生,所谓以身作则,不令也行!德育管理既要靠严格的制度建设和丰富的德育实践,更要靠精神文化层面的引领和熏陶。学校在开发实施中华传统道德资源的同时,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高尚情操,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勇于拼搏、竞争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耐挫折能力,使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健康、活泼、多彩而有序。

      奉献爱心才能培育爱心,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几年来学校通过党总支、率领党员,德育处、团委发动学生干部、团员对品优或学优的贫困生实施了捐资助学;因势利导,乘势而进,学校以心理健康课为导向,由德育处、团委牵头,班主任、学生干部、团干部积极组织,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学年的春秋两季的全校篮球赛、会操比赛以及12.9长跑等强健了学生的体质;而全体学生普遍参与的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积极开展的爱心捐助、感恩社会、“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公民意识教育、成人预备期志愿者服务队、成人宣誓仪式” 、团委主办的征文、出刊、版报集锦,“和谐、感恩”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及本月即将进行的“奥运精神促我行”等广泛的校园文化活动则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小小舞台,也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系列活动寓教于乐,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很好的发挥了砺志育人的功能!学校在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的基础上向人文化迈进。我们深信,我们致力于打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将形成良好个性,良好个性将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四、科学管理   同德同心   教学为重   天道酬勤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矢志不移的追求。学校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决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法规,依法治校、坚持不懈抓教学常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教学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全体教师以课堂为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传授新课程知识,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不断加强继续教育以及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专业培训和教科研活动,派出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学科骨干培训,开阔教师教育视野,丰富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如暑期我们各年部各学科教师近在市内、远赴沈阳参加新教材培训,日前组织教师到二中听课学习等)在教学管理上,监督引导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灵活教法;强化常规,精心施教,形成特色。教书育人无小事!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细小环节,上课要准时专注、听课要交流反馈、作业要趁热打铁,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要花大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课要知己知彼——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导要恰得其人——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考试要有的放矢——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力求环环紧扣、丝丝入扣,由主管副校长协同教务处定期严格检查,抽查,解决问题,以利再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求知欲以及“授之以渔、道而弗牵”的教法的根本性转变。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力求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自然。我们针对学生的学识基础、智力水平(包括我们普通高中学生在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发面与重点高中学生的差异;我们学生的参差不齐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观念及新课程理念,实事求是、面向全体,针对差异突出特长(音乐、绘画、体育),扬长补短。多年来,全体教师锲而不舍、循序渐进、厚积薄发,高考成绩喜人。2006年,我校报考131人,专科以上升学率92.63%,本科43人,升学率达到32.8%,达到我校高考的颠峰,名列当年全市普通高中榜首,获得了有市教育局颁发的全市唯一的高考质量优胜奖!2007年,报考认人数111人,专科升学率76.52%,本科12人,升学率11.71%;2008年报考102人,专科升学率82.35%,本科14人,升学率13.73%,在普通高中中依然名列前茅。  

      五、更新理念   积极筹措   改善条件  完善自我

      (一)、重新审视音乐课。音乐课,德育的一方沃土。苏霍姆林斯机基说过,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音乐的本质是审美。因此,音乐教育的美丽在于对学生心灵的启迪、激励、唤醒、感染与净化。为丰富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我们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以德育为宗旨的新课程理念,经过努力争取资金,上级主管部门为学校购买了20架电子琴,改善音乐教学条件,为发挥音乐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改变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片面观念,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通过信息技术课中引导中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实践、合作、创新,开展“任务驱动下的自主与合作学习”为孩子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而用。为此,经过学校与上级领导多次请示,于2007年一次性为学校配备原装联想电脑50台,保证了信息技术教学。

      (三)、建立家长学校,完善教育链条,做到四个落实。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补充和扩展,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指出,"关心和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把社会和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和风气。"可是,对于我校来说,家长学校一直是学生德育环节中的的缺憾!如今,由一把校长亲自参与,积极运作!首先,落实组织。建立校务委员会,聘请六名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同校方,一起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其次,落实时间。 "家长学校"的学习时间是从高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到高二年级下学期结束。每学期举办1----2次。每次课后,都安排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与家长们见面,相互交流教育子女的信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协调。再次,落实教员。聘请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并热心钻研教育科学的干部和教师担任家长学校,保证师资质量。而且上课内容相对稳定,这样有利于教员总结、充实提炼。 最后,落实学员。每期上课前三天发出通知,并附上信息反馈。家长收到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休、调班、请假等,保证家长能出席,并加强考勤工作。

      (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学校作为基本的载体,应为此尽绵薄之力。学校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对品优或学优的贫困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予以资助,平均每生每月100元。(如今,高三学生王惠敏、周美、王来等8名学生正在接受这样的资助)

      (五)、积极稳妥,解决食堂问题。几年来食堂一直是学校的焦点,也是曾经引发学生不满情绪的因素,为改善食堂的师生就餐条件和就餐环境,一年来两次调整食堂管理员,加大投资改造学生餐厅,力求为师生提供工作学习的饮食保障。

     (六) 、发扬民主、团结共进。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校长责成工会牵头,召开教工大会,收集民主提案,实行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努力搞好教师福利待遇,力争给予教职工必要的物质奖励;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敬业奉献,任劳任怨。例如,总务处自己动手修旧利废,一学期内更新改造学生单椅300余把,不仅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也为学校节省大笔资金;

      六、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敬业创新   突破难关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机遇;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我们面临的苦难,学校软硬件条件的匮乏滞后成为制约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瓶颈!诸如:

      1、师资困难。  新课程改革作为全新的理念、系统的工程,其实质就是践行多元化发展、个别化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既降低了 “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通过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也正是开设选修课,设置行政班、教学班,采取走班、跑班上课教学模式的原因;而我们目前的师资现状就是保证日常教学,也还要外聘化学、历史、地理教师,高三物理课由一把校长兼职。我们的人事调动由县委县政府人事局负责调派,往往出现“派非所需”的情况。

      2、硬件短缺。  学校设施设备陈旧欠缺。(1)科技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教学之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已非新生事物,而我校至今还没有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无从谈起;(2)音像资料匮乏,计算机教学软件陈旧及种类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3)没有普通教育所必备的图书室或阅览室,师生的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探索严重受限。(4)另外,作为高中教学的基础设施——实验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亦未建立,相关科目教学还停留在“板上耕耘、纸上谈兵”的原始阶段;(5)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短缺,连起码的单、双杠也没有。

回顾历史,学校在困境中谋求发展,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获得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在市教育学院的历次调研中,学院领导及教研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给予充分肯定,对教师的敬业精神作出高度评价;尤其是2006年我校高考创造历史辉煌,受到市教育局吴焕亮副局长的表扬,并荣获了当年的高考“质量优胜奖”!

      展望未来,我们会充分争取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凝聚人心、挖掘潜力,激发教职工热情,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我们会按照市里的评估标准,严格自查,寻找差距,主动发展,寻求应对策略,在办学条件、队伍建设、管理水平、素质教育、办学绩效等方面逐渐走上正轨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们相信,,在市领导的理解、关心、帮助,尤其是在你们的热情呼吁下,我们的明天必将充满生机!


技术支持:抚顺市众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024-5243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