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学校管理->教育质量报告
抚顺县职业高级中学教育质量2017年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17-12-26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抚顺县职业高级中学位于山清水秀,环境清幽的石文镇,是一所公办学校。这是一所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普通高中教育为一体的市、县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学校。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30.0132万元。占地3335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占地面积1016.18平方米,建筑面积4083.16平方米,生活楼占地面积962.22平方米,建筑面积2856.23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973.11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积883.12平方米。

  全校教职工65人。其中高级教师职称19人,一级教师15人,二级教师6人,工人2人,借调教师3人,外聘教师8人,临时工12人。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其中职业高中班6个,现有学生191人,普通高中班5个,现有学生159人。在校学生总计350人。学校采用全封闭寄宿制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以德育为先,坚持开展三成(成长,成人,成功)和四比(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刻苦,不比享受比朴素,不比入学比出路)教育,秉持寓教于乐、活动育人、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教学理念。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了厚重的校园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管理,探索出了顺应时代的教学经验。

  多年来,职业高中、第二高中实现了办学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职业高中学生就业率百分之百,升学率百分之百,普通高中学生升学率百分之百。

1.2学生情况。

1.2.1招生规模:学校现有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三个专业,2016年招生74人,2017年招生83人,与上一年比减少9人,由于招生政策、生源客观因素,招生同比减少12.2%。

1.2.2 在校生规模:2016年在校生155人,2017年在校生200人,同比增幅为29%,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教学质量,使得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1.2.3毕业生规模:2016年毕业生为169人,2017年毕业生为33人。

毕业生人数统计


15142512587052198.jpg


1.2.4学生结构:学生面向全省招生,从生源地看以本区为主,外县(区)为辅,以2017年为例,2017年共招生83名,其中本地生80名,占招生总数的96.3%;从学生组成看,绝大多数为应届初中毕业生,极少部分是初二学生,农村户口居多,城市户籍的相对少一些。总的来说,学生的整体素质越来越好,这与学校在社会的信誉度办学质量高是分不开的。

1.3教师队伍。

抚顺县职业高级中学现有教师30人,学生在校生200人,生师比例20:3,助教级的“双师型”教师7人,讲师级的“双师型”教师10人,副教授级的“双师型”教师1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9:1、兼职教师15人,兼职教师与专人教师的比例为1:1,专任教师15人,本科以上学历12人,比例5:4,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最高,无硕士学历,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5人,比例为3:1,和上一年度相比没有变化,因为教师队伍人员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1.4设备设施。

设施设备总计价值62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0.31万、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1、生均纸质图书10.15册,比上一年有大幅度提升。

2.4 分专业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100%、初次起薪1000—2500元,升入高等教育比例,毕业生总数33人,升学17人,升学比例51.5%,相比上一年提高51.5。

2.学生发展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1学生素质。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应届毕业生体育合格率100%专业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100%、初次起薪1000—2500元,升入高等教育比例,毕业生总数33人,升学17人,升学比例51.5%,相比上一年提高51.5%。

2.2在校体验。

  我校毕业生文化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得到用人企业的一致好评。家长因孩子在工作中的优异表现对我校的办学非常满意。

2.3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级文件政策,在免学费和资助上报及发放过程中,一律按照要求执行,无虚假上报、瞒报、漏报情况的发生。

享受国家免学费情况如下:

2016---2017学年度130人,免学费金额260000元。

享受国家资助情况:

2016---2017学年度15人,资助金额30000元。

2.4就业质量。

分专业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100%、初次起薪1000—2500元,升入高等教育比例,毕业生总数33人,升学17人,升学比例51.5%,相比上一年提高51.5。

2.5职业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通过理论指导和专题训练,来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学校根据教学大纲、技能标准以及合作单位的企业文化、员工素质规范等要求,合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熟悉并掌握相关专业一系列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让学生步入单位后能尽快适应单位对员工的要求。通过强化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布局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我校职业教育健康协调的发展,包括规模的扩大,结构的优化,质量效益的提高,不能因调整而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调整是为了促进我校职业教育的发展,2017年秋季根据学校的发展专业结构调整新增设计算机专业,保留原来的学前教育专业和汽车维修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文化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课程和能力提升的训练,训练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并具备优秀的科学品质。我校各专业的学生我们坚持每学期进行两次专业技能展示,展示采取事先布置主题,事先分组,展示过程中向全校师生开放,学前学生自编舞蹈,汽修专业计时拆装,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操作实训等,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心能力,使得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也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的需求。

3.2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全部采用触控一体机电化教学,教学全部实现网络化,实训基地齐备,只是实训设备不足。教学资源政府逐年加大投入,生源稳定,教材均选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学校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与健康、德育、书法、就业指导等;学前教育专业专业课包括音乐及相关学科分支、美术及相关学科的分支、舞蹈及相关学科的分支;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包括教育学与心理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活动指导与幼儿保健;汽车应用与维护专业专业课包括发动机制造及相关分支学科、底盘构造及相关分支、电气原理及相关分支学科;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包括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多媒体、VB、C++等。

  学科师资队伍:共同课教师语文、英语教师各2人,数学、计算机(共同课)、体育、德育、书法教师各1人,专业课教师音乐、美术各2人,舞蹈、发动机、底盘、计算机(专业课)、自然科学、社会基础、活动保健、教育心理各1人,管理兼职及其他9人。

课程建设: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专业实际开足开全各专业的基础课程、理论课、专业课。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社会的评价尺度。因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学校育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力求从培养动手、动脑、动心的出发点,以多角度、多渠道、多途径为入口,培养学生成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看培养模式改革动因既有来自教育的外部,也有来自于教育的内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就是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重视教师业务能力提升,2016年教师参加省级培训8人,2017年教师参加省级培训9人,。各级各类培训人数都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市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我校均积极报名参加。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学校有各种管理制度如:备课制度、上课制度、考试要求、批改与辅导制度、外出学习制度、调课制度等。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

3.4.2我校以“四优生”评比为教育主线,展开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实施月评、期末总评制。每学期期末都会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激励;同时对学习优秀生,文明舍生,在半学期期间工作突出的优秀学生干部进行表彰,以此来激励全体学生。

  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德育方式方法,继续开展学生会干部、班干部值周制度,组织好军训、跑操运动、班际篮球比赛、文艺活动,参观学习等寓德育于实践,以体验教育、活动教育,实践教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果显著。 

3.4.3财务管理。

  收入管理方面,一是所有预算外收入全额解入财政专户,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是我校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三是学费收费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无乱收费现象;

  支出管理方面:1.学校各项支出按实际发生数列支,无虚列虚报和白条抵库等现象;2.学校购置的教学仪器设备、办公作品及图书资料等都实行政府采购;3.学校财务支出实行校长负责制,已经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对大额资金的使用由校领导集体讨论决定;4.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所有的财务都有结算中心的报账员操办,职责明确;5.不存在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账外账、坐收坐支等现象。

  资产管理方面:1.学校资产的出租、出借、出售、出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都有校领导集体决定并按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报批;2.学校已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校产台账,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财会队伍建设方面:1.从事财会工作的财会人员,是结算中心的会计,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财会人员正确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会计事项,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3.4.5后勤管理。

  后勤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保障和基石,后勤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但后勤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学校后勤工作是办好学校的物质保证。充分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师生生活,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基建和维修,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管理,生活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后勤财务管理和后勤人员综合素质等。由此可见学校后勤工作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行的具有教育和经济两重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后勤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学校后勤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学校发展进行服务。

3.4.6安全管理。

  学校安全工作是事关师生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的头等大事。我校在教育局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通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按照教育局“安全工作评价指标”认真进行检查和整改,为能够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而狠抓学校安全工作,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4.7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科研带教研,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渗透精细化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内涵建设,教师的科研能力来自于学习,来自于实践。我们要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的原则以“导学、自学、互学”等形式,继续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理论,有关有效教学理论的研读,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具体措施措施: 1.引领学习:通过邀请专家、科研室培训、发布信息的形式,帮助教师聆听窗外的声音,鼓励教师与在对话收获、在互动中提升理念;2.同步学习: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组织教师参加同类课题协作组活动,扬长避短,不断成长;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科研室组织的课题、科研等业务培训,确实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3.平时自学:只有不断地汲取,才能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要重视教师的读书工作,做到有安排、有活动、有交流。在学习好时光中能发表自己的学习感悟,达到共进、互进的目的;交流互学:学习的个体是独立的,但集体的智慧常常能碰撞出理性的火花。以课题沙龙活动为载体,为课题中的每位老师提供切磋交流的平台、思维碰撞的空间,采用指名发言相结合、网络交流和面对面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活动,通过主题讨论,激发智慧,创造有活力的科研氛围,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3.4.8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深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鼓励教师充分、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解决技能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广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所有的教室包括实训场、舞蹈室、音乐室、画室都已配备网络教学设备,为全面完成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

3.5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一直以来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切实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升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养成养成良好习惯。确立以五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文化”为目标。做到操场硬化;校园周围种植树木、花草做到绿化、美化;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使教学楼内做到外净化;加强教学楼内外、教室内外环境布置如宣传板、通知栏、标语、条幅、名人佳句、师生书画;根据各部室的工作职能,确立相应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规章制度。我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使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角一落都渗透着德育教育。

  注重加强学生会、团委建设,做到“三全”即组织健全,制度健全,工作健全。不断深入地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参与宿舍、食堂、教学楼卫生、纪律活动管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3.6党建情况。

  2017年,我校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我校“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的工作目标和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按照“抓学习,促规范,提内涵”的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进一步深化学校党建工作规范建设,凸显个性,争创特色,努力开创我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学习与实践同步,加强全体党员教师政治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知识竞赛、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政治学习和“三会一课”,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加强党建工作。以“强组织、增活力、求实效”为目标,强化党建“五大工程”。优化党组织设置,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号召全体党员“亮身份、树形象”,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组织建设,严格党员教育与管理,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壮大和发展党员队伍。

    加强教育管理,促进组织建设,提高组织能力。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个中心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党支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

    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健康发展。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八项规定”改进作风的要求,做到勤政廉洁。改进思想作风,做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做到求真务实,勤勉高效;改进生活作风,做到艰苦奋斗,廉洁自律。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与沈阳艺鑫教育集团开展校企合作近三年,合作方提供汽车、学前专业教育设备近30万元,为就业学生提供参加成人高等教育渠道,并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保证,合作效果良好。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习实习全部安置到沈阳市相关企事业,学生实习率100%。

5.社会贡献。

  我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用人单位基本满意。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2017年财政补助经费37.44万元。其中:实训场改造、专业教室装修共计6.53万元。

6.2政策措施。

    落实政府办学的主体责任,学校有相应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在学校办学中给予支持,2017年招外聘教师6人。

7.特色创新

  每学期进行两次简笔画展,两次美术作品展,一次书法展,两次琴法展示,并将精品作品上框挂在走廊,期末进行一次技能展示,每次利用一整天的时间对学前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琴法、简笔画、素描等技能进行展示;从基本功展示到跳一支舞、从指法演示到弹奏一首曲子、从黑白作品到色彩填涂,一个上午的时间学生的小作品一一呈现,教师的辛苦学生的付出一瞬间感到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的喜悦,对汽修专业的学生进行发动机、底盘、电工的技能展示,对汽车部件的拆卸进行计时展示,每位学生在秒表的滴答声中自如的完成自己的心愿,每一次作品的上交换来师生阵阵喝彩。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高低。而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处于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尽管“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也昭示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契机的到来。 但从总体上看,目前中职教育与其它类型(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教育相比,仍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目前我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下:生源质量偏低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显得薄弱。

我们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文化基础课形同虚设;文化基础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相对专业课程而言,文化基础课教学情景也是进退两难。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片面理解为是发展普通高中,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仍然是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职业教育依然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中艰难生存。。

二、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受人事管理体制的限制,一批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的教师经历专业调整转换后,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由于不到退休年龄占用编制,而学校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却因编制限制不能及时补充到教师队伍,造成专业技术型教师严重缺乏,师资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尤其是既有理论又实践技能强的专兼职教师为数极少;同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在师资的培训上,由于精力、体制、经费、政策、条件等问题,未能科学统筹教师的培训,没有一支强大的双师型和复合型教师队伍。

三、教育教学上,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落后、教学体制不灵活的问题日显突出。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功能定位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满足本地济发达地区和本地的用工需求。而我校目前的问题是:首先,在课程结构上,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的专业较少。专业设置缺少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客观上,受限于生源、资金、硬件条件,目前专业建设单一,仅有学前和汽修两个专业,小而全,但水平低,简单重复,没有形成专业优势和学校特色。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层次不高。其次是技术衔接和教学科研薄弱。学校和企业、教师和技师、教学一线和生产一线脱节,技术的培养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技术培训滞后于生产技术的要求,先进的生产工艺进入不了教学内容。再次,教师本身往往固步自封,学术风气不浓厚,教师在学术研讨、教学能力的提高上没有压力,也缺乏教学激情。对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生产工艺缺少认知,造成了教学科研方面的落后。

综上,改变问题的具体措施是:

一、争取政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和师资结构,增强学校竞争力和提高办学水平,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优化专业设置,加强特色建设。

  加强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当地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等要素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按照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类别、结构、层次、数量等方面的要求来调整相关的专业设置;瞄准市场优化专业结构,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注意坚持稳定、长效、需求量多的主体专业或名牌专业同易变、短期、需求量相对少的新专业相结合,按照社会需要,巩固主干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创建新兴专业,发展名牌专业,从而永久保持学校的活力。  

三、激活办学机制,拓宽办学渠道,拓展办学的新思路、新空间,扩大办学规模。继续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动态发展模式,进行校企联办,走联合办学的共同发展之路;加强职教与普高的沟通,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建立快捷、便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增强与不同类型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提供方便灵活的学习机会,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 

四、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市场决定出路”,只有通过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体制,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才能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县情校情的职教发展道路,才能促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才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五、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文化基础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六、改变传统实验实训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使实验课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技术与研究科学理论的有效途径。推动实验实践教学手段现代化,丰富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扩大信息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运用实验手段去发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作为能力培养的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较为完整的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为毕业后尽快适应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满足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产业不断增加局面下企业对知识技术人才的需求。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中学教育质量2018年年度报告

技术支持:抚顺市众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024-52433666